智能溫室建設的方案及系統功能描述
智能溫室建設是農業物聯網的一個重要應用領域,是以全面感知、穩定傳輸和智能處理等物聯網技術為支撐和手段,以溫室大棚的自動化生產、優化控制、智能化管理為主要目標的農業物聯網的具體應用領域,也是目前應用需求比較迫切的領域之一。溫室大棚以日光溫室為主,溫室結構簡易,環境控制能力低。我國溫室大棚的技術裝備盡管有了較大發展,但是溫室大棚種植普遍存在管理粗放、技術設施落實不到位、智能化水平低,導致單位生產效率低、投入產出比不高、農業產品質量水平起伏較大的現狀,在溫室環境、栽培管理技術、生物技術、人工智能技術、網絡信息技術等方面存在著較大差距。我國建設在南方的大型智能溫室建設以生產花卉為主,北方的則以栽培蔬菜為主,少部分智能溫室用于栽培苗木。
智能溫室建設的方案概述
本系統結構及配套設施:主體骨架為熱鍍鋅型組裝、覆蓋材料、自然通風系統強制通風系統、內遮陽系統、外遮陽系統、環流風機系統、加熱系統、補光系統、配電系統、監控系統、智能控制系統。 智能化大棚是一個半封閉系統,依靠覆蓋材料形成與外界相對隔離的室內空間,一方面要以通風換氣創造植物生長優于室外自然環境的條件;另一方面,室內產生的高溫高濕和低二氧化碳濃度,通過通風換氣來調控,創造植物生長的環境。
智能溫室建設的系統功能描述
1、智能溫室建設物聯網感知層 智能溫室大棚物聯網的應用一般對溫室的七個方面進行監測,即通過土壤、氣象、光照等傳感器,實現對溫室的溫、水、肥、電、熱、氣、光進行實時調控與記錄,保證溫室內的有機蔬菜和花卉生產在良好的環境中。
2、智能溫室建設物聯網傳輸層 一般情況下,在溫室內通過無線終端,實現實時遠程監控溫室環境和作物生長情況。通過手機網絡和短信的方式,監測溫室傳感器網絡所采集的信息,以作物生長模擬技術和傳感器網絡技術為基礎,通過常見蔬菜生長模型和嵌入式模型的成本較低的智能網絡終端。通過中繼網關和遠程服務器雙向通信,服務器也可以進一步做出決策分析,對所部署的溫室中灌溉等裝備進行遠程管理控制。
3、智能溫室建設物聯網智能處理層 通過對獲取信息的共享、交換、融合,獲得準確數據信息,實現對智能溫室大棚作物的施肥、灌溉、播種、收獲等的決策管理和指導。基于作物長勢和病蟲害等相關圖形圖像處理技術,實現對大棚作物的長勢預測和病蟲害監測和預警功能。還可以將監控信息實時地傳輸到信息處理平臺,信息處理平臺實時顯示各個溫室的環境狀況,根據系統預設的閾值,控制通風/加熱/降溫等設備,達到溫室內環境可知、可控。
上一條: 智能溫室建設的基本條件是什么?
下一條: 高溫連棟大棚的介紹
相關新聞
- 2017年在聊城東阿建設150畝地的蔬菜溫室大棚
- 2018年六月,在昌樂建設50畝地的連棟薄膜溫室
- 2018年4月給花卉種植戶建設1000平方的高溫連棟大棚
- 2018年1月給在海南建設200畝的智能連棟溫室
- 2018年3月,給江蘇建設1500平方米的玻璃生態餐廳
- 2016年6月在江蘇東臺縣建設100畝智能連棟溫室
- 2018年4月,在內蒙赤峰建設200畝地蔬菜溫室大棚
- 2016年9月給北京建設玻璃溫室大棚建設
- 蔬菜溫室大棚挖過深的害處
- 蔬菜溫室大棚的后坡保溫
- 智能溫室建設的基本條件是什么?
- 高溫連棟大棚的造價分析
- 高溫連棟大棚的通風方法
- 連棟薄膜溫室操作管理的注意事項
- 高溫連棟大棚建造位置
- 春季蔬菜溫室大棚通風管理
- 智能連棟溫室使現代農業綠化越精越細
- 高溫連棟大棚的維護
- 簡易連棟薄膜溫室分析
- 日光溫室建設在冬季的防寒工作